发布日期:2019-08-15 浏览人数:611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 271000)
2009年,我国苹果栽植面积达205万ha,主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90年代发展栽植的,其中90%以上的果园采用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由于片面追求早果高产,加之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配套栽培技术不到位,导致多数密植苹果园在进入盛果期前后逐渐出现了郁闭现象,造成果园风光条件恶化、果品产量质量不高、病虫害发生严重、树势衰弱、结果寿命缩短、管理困难等问题,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还严重制约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果园郁闭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产业技术问题。因此,系统研究密闭苹果园的评价指标与优化参数及改造技术,适时合理地对郁闭果园树体结构和群体结构进行优化改造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等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苹果生产条件较差的状况,全面提升我国苹果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密闭苹果园的生产特征
根据栽植密度、树形和树势,大致可以将我国密闭苹果园分为乔化密植型、矮砧密植型和矮化密植型三大类。
1、群体结构
密闭苹果园群体枝量大,生长季666.7m2枝量达到12~25万条,严重者甚至达到30万条以上,树冠交接,果园群体形成一块“整体叶幕”,叶面积系数在4.6以上,果园覆盖率达到甚至超过100%。不同类型密闭苹果园群体结构参数见表1。
2、树体结构
密闭苹果园树体主干矮,树冠低且大,中心干优势不突出,主枝生长优势明显,骨干枝数量多而粗壮,小枝少且分布不匀,大、中型枝组比例高且多轴延伸,外围竞争枝、背上直立枝多,内膛细弱枝、徒长枝和叶丛枝多,结果部位外移,内膛空虚。不同类型密闭苹果园树体结构参数见表2。
3、冠层相对光照强度
不同相对光照强度的树冠体积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是反映树冠有效结果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从表3看出,密闭苹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树冠有效结果空间小,相对光强<30%的树冠体积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在40.0%以上,而相对光强为30%~79%的树冠体积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最高仅为50.7%。
表3 不同类型密闭苹果园不同相对光照强度的树冠体积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
二、密闭园评价指标
综合分析密闭苹果园树冠相对光照状况、枝条数量和各类枝比例、群体结构参数、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操作管理难易等因素,认为相对光强<30%的树冠体积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生长季666.7m2枝量和树冠交接率是苹果园郁闭的评判指标。不同类型密闭苹果园评价指标见表5。
表5 不同类型密闭苹果园评价指标
三、密闭园改造的目标参数
1、目标密度及树形
目标密度根据原密度确定;目标树形根据原基础树形,改造之后植株密度、株距确定。密闭苹果园改造的目标密度及树形见表6。
表6 密闭苹果园改造的目标密度及树形
2、群体目标参数
(1)果园整齐度
树高的变异系数<20%;冠径的变异系数<20%。
(2)单位面积产量变幅
<25%。
(3)果实质量
优质果率85%以上,一级果率70%以上;全红果率60%以上。
(4)果园覆盖率
70%~75%。
(5)树冠透光率
>25%。
(6)行间梢头距
100cm~150cm。
(7)株间交接率
<15%。
(8)枝量
冬剪后单位面积(667m2)6万~8万条(短枝型品种密植园8万~10万条)。
(9)叶面积指数
3~4.5(短枝型品种密植园3.5~4.5)。
(10)产量
单位面积(666.7m2)为3000kg~4000kg。
3、单株目标参数
(1)主干高度
80cm~120cm(根据树形、结构和土壤条件确定)。
(2)主枝分枝角度
70°~85°。
(3)主枝层间距
80cm~100cm左右(纺锤形同侧上下枝垂直距离60cm左右)。
(4)枝类组成
长枝∶中枝∶短枝=1∶2∶7;长枝比率5%左右;两季枝占长枝总量的1/3左右;一类短枝占总短枝量的40%以上。
(5)长枝长度
平均30cm~40cm。
(6)果枝率
35%~65%。
(7)枝果比
3~4∶1。
(8)叶果比
35~40∶1。
(9)座果间距
平均20cm~25cm。
四、果园群体结构优化改造技术
1、间伐
分为隔行间伐和隔株间伐。隔行间伐适用于株行距2~4m×3~4m,行间已交接的果园;隔株间伐适用于株行距2~3m×3~5m,株间已交接的果园。隔株间伐后,果树的行向发生改变,果园管理的作业方向也要相应改变。根据树龄、株行距和果园郁闭程度,密植园间伐可以采取“一次性间伐”和“缓期间伐”两种模式。间伐宜从“大年”开始,或在花量较多、树势较稳、间伐后产量和树势波动不大的年份进行。
(1)一次性间伐
树龄15年生以上盛果期果园,或高密度(株行距2m×3m、2.5m×3.5m、2m×4m、3m×3m、2.5m×4m、2m×5m等)果园,已经发生严重密闭的果园,实行一次性间伐。有些株、行距比较大或土、肥、水条件较差的密植果园,或长势比较缓和的品种,只需隔株间伐1次即可基本解决果园密闭问题。而多数郁密苹果园在隔株间伐后3~4年左右,还需要隔行间伐,将行距进一步加大,才能保证果园不会继续发生郁闭。
(2)缓期间伐
树龄10~15年生初盛果期果园,或栽植密度中等(株行距3m×3m、3m×5m、3m×4m等)果园,已经发生中、轻度郁闭的果园,实行缓期间伐,在2~4年内完成。间伐前先进行1~3年的准备工作:首先确定永久行(株)和临时行(株);二是对永久行(株)进行补偿性培养,放大树冠,扩展结果体积,使其尽快发展成为主要产量载体;三是对临时行(株)实行树体控制,逐年压缩树冠体积,使其既不影响永久行(株)的树体发育和树冠扩张,还继续保持结果、有一定经济产量。4年之后,永久行(株)的树体优化和调整基本完成,树冠发育基本完善,经济产量基本取代了临时行(株)的作用,即可将临时行(株)伐除。
2、控冠改形
控冠改形的对象主要有两大类果园:第一类是栽植密度很大(株行距2~3m×3~4m等)、全园群体密闭严重,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间伐(一次性间伐和缓期间伐)的果园;第二类是栽植密度不是很大(株行距4~5m×5~6m等),虽然群体密闭不很严重,但植株个体树冠密闭严重,通过调控树形结构、枝叶量和树冠大小也能解决密闭问题的果园。
(1)改形
改形时目标树形的确定,要根据原有植株的基础树形和树体结构特点、间伐后的植株密度(株行距)、立地环境和土壤条件具体确定和灵活掌握。
(2)控冠
要求:冠径小于或等于株距;树冠高度控制在行距的2/3~3/4;行间枝头间距100cm~150cm;株间交接率<15%。
3、结构调整
(1)抬干
抬干要循序渐进、分年逐步进行。在树体改形过程中,根据原有树形、目标树形和株行距,将树干抬高至80cm~120cm左右。第1年先疏除离地面太近的辅养枝或朝北方向的基部主枝,随后要分年逐步实施对生、轮生主枝的压缩、改造和疏除,主干上不再保留离地面80cm或100cm以内的主枝。对改造为开心形的果园,主干逐步抬高至100cm~120cm左右。
(2)缩冠
对没有实行间伐的密闭园进行改造时,重点是通过缩枝控冠来“打开行间”,解决果园密闭问题。缩枝控冠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去长留短,去大留小,去强留弱,去直向行间的,留斜向行间的原则,逐年压缩伸向行间的主枝(或大枝、粗枝和旺枝),留下小枝、细枝和弱枝,让斜向行间的侧生分枝带头,直到使行间留有100cm~150cm以上的冠头间距。
缩冠可在采果后或休眠期进行,也可在花前进行。
(3)开角
自由纺锤形、改良纺锤形主枝分枝角度90°;主干疏层形、小冠疏层形主枝分枝角度70°~85°。
(4)疏枝
疏枝的时期,以冬季修剪时进行为主,夏季修剪疏枝为辅,冬夏结合效果最佳。
疏枝的对象主要有五类枝条:一是二层主枝之间,以及层内过密、过多的主枝、侧枝;二是中心干上多余的辅养枝、过渡枝、老弱病残枝和萌蘖枝;三是树冠外围特别是主枝延长头附近的竞争枝、徒长枝和密生枝;四是主、侧枝背上的直立枝、萌蘖枝、徒长枝;五是树冠内膛的细弱枝、病残枝和无效枝;六是树冠层间、层内的交叉重叠枝。
(5)落头
落头分2~3年完成(树势较弱的树,2年完成;树势强旺的树,3年完成)。落头部位的高度,控制在2.5m~3.0m。落头时在落头部位选一粗度为中干的1/3~1/5,分枝角度45°~65°,长势中庸的骨干枝带头。对树势较弱的树,第1年先落头至下落高度的一半,第2年再落头到所需高度;对树势强旺的树,第1年选两个骨干枝落头至下落高度的一半,第2年疏除落头处的一个骨干枝,第3年再落头到所需高度。
(6)拉枝
拉枝的对象主要有三类枝条:一是分枝角度不开张的主枝、骨干枝;二是结果枝组;三是斜生或平生的健壮营养枝。
密闭果园骨干枝比较粗大,用一般方法拉枝开角难度较大的,可在枝的背后基部位置“连三锯”,深达枝粗的1/3,锯间距大约在2cm~3cm,然后下压,埋地桩用铁丝固定一年,基角应拉至80°~85°,腰角、梢角须拉至90°。侧生结果枝组要拉成自然下垂状态;为了培养新生结果枝组,可以利用斜生或平生的健壮营养枝,将其拉成下垂状。
(7)环割、环剥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主干、主枝实施环割、环剥,可以有效控制枝条旺长,避免树冠返旺。环割部位及方法:用薄而锋利的小刀在距主枝基部5cm处作环状切割,两切口应对准,深度以刚达木质部为准,环割1~2圈。环剥部位及方法:用薄而锋利的小刀,在距地面20cm以上的主干光滑处或距主枝基部10cm处环割两刀,间隔为枝干粗度的1/10,然后去除中间的皮层。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龙潭路66号(山东省果树所院内)
邮编:271000 电话:0538-8261986
邮箱:sdyyxh8@163.com 网址:http://www.ssfhs.cn/
版权所有:山东园艺学会 技术支持:诺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