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8-15 浏览人数:1140
景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策略探讨
——以济南市英雄山风景区为例
方李明 王泽刚 李海燕 刘媛
(济南市英雄山风景区管理处 250002)
摘要:以济南市英雄山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为例,通过对其自然和人文生态因素的调查分析,查找出城市开发、人为活动和植被单一等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失衡等生态问题,提出适合英雄山风景区的生态保护措施,并探讨了城市山林景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策略,为景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生态保护 治理 策略 英雄山风景区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公园景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济南市有二十多个风景秀美的公园景区,这些公园景区不仅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美化了环境、也为广大市民创造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在游人休闲、健身、游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破坏了成片的肩负着保水保土功能的林下植被,毁坏了景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动植物资源相对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景区景观的协调性、统一性与完整性遭到破坏,也与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极不协调,公园景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迫在眉睫。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以济南市英雄山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为例,通过对其生态因素的调查分析,查找出存在的生态问题,从而探讨景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策略,为景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依据。
1. 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含自然生态因素和人文生态因素两个方面。
1.1 自然生态因素
英雄山风景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占地面积约100公顷,是名符其实的城中山。包括马鞍山、英雄山(四里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五个山头,是地理上一般所称的鲁中丘陵的北缘,在地质构成上属于二、三百米的石灰岩低丘地,由古代寒武~奥陶石灰岩及其它沉淀岩夹层共同组成。山地土壤主要以碳酸盐褐色土为主,土壤表层较疏松呈粒状。南侧的山地丘陵石灰岩裸露,溶沟、溶槽、熔蚀裂隙普遍发育,地下岩溶隙发育亦较好,而且连通性强,为地下水直接补给区。
景区现有的成片的森林群落皆为人工栽培的次生林,森林植被被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类三大类。针叶林:主要有松林和侧柏林组成,多为松树和侧柏、侧柏与刺槐、侧柏与黄栌等的混交林。阔叶林: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包括杨柳林,刺槐林及灌木林的混交林。竹林:栽培面积不大,零星点缀在几座山体和建成的游览广场绿地中。
1.2 人文生态因素
1.2.1赤霞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是赤霞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物。
1999年8月塑像由省工业展览馆搬迁到广场,塑像高12.26米,是目前济南市最大的一尊毛主席塑像,每年的12月26日,学生、解放军战士及工作在各个岗位的群众都会自发的、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来到赤霞广场,悼念这位带领中国人民脱离苦难的伟大领袖。
1.2.2 留春园西门入口处立有岳母刺字的塑像
传说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1.2.3 会仙阁
“会仙阁”之名系济南市现代著名学者徐北文教授根据五里山及周边山峦的传说典故所得,“会仙阁”高两层,建筑面积达472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正门处有徐北文题写的楹联一副:“赤霞灿烂瑶圃桃花映日千年祝曼寿,青鸟殷勤玉函锦字凌云万里报平安”,也恰能说明“赤霞阁”之名的来历。会仙阁”建成后,五里山顶已不仅是人们登山锻炼的重要去处,更成为人们登高俯瞰泉城全貌的理想场所。
2. 生态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开发、人的活动、植被单一等问题造成景区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动植物资源相对减少,导致景区生态系统失衡,再加上景区在“护水保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景区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2.1 地理位置
英雄山风景区位于南部山区和济南市区相衔接的地理位置,是南部地下水系流向市区的必经之地,对研究济南市地质构造,泉水形成的原因,保泉护泉有着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在节水保泉的今天,风景区为改善市区南部绿化环境涵养水源为“保泉工程”做出了贡献。同时,英雄山风景区是名符其实的城中山,是“城市绿肺”,对于济南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景区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意义重大。
2.2 城市开发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景区部分山林被征用,用作其他建设用途。同时在景区建设包括修建上山道路、休憩场所以及防火通道等过程中进行了基础开挖,原有部分山林植被进行了路面硬化处理,动植物资源相对减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2.3 人的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健康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周末游憩、登山健身、度假休闲的游人大量增加。英雄山风景区作为市中心一个免费山林景区,每天吸引上万名市民及游客前来休闲锻炼,市民及游客对景区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显得尤为显著。一些市民喜好近自然健身方式,爱走山路。这样常年、不间断地践踏,在景区山林里踩出了许多“林间小道”。部分市民上山私自开垦林地,变成自家菜园,还有市民在山上乱搭乱建,开垦健身场地。这些林间小道以及市民私自开垦菜园、健身场地数量多,面积大,原有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同时部分小动物如刺猬、松鼠、鸟类等遭到人为捕捉,破坏了整个山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2.4 植被单一,自身生态脆弱
英雄山风景区主要山林树木为松柏类以及黄栌等。植物品种较为单一,近年来柏大蚜、黄栌枯萎病等危害较大,一旦爆发,将对整个景区植被造成毁灭性打击。景区山林多年来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郁闭度高,侧柏主干下部产生大量枯枝,林下灌木也因采光不足,生长较差,野生地被更是稀少,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3. 保护措施
景区生态保护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确权划界、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
3.1 法律法规
风景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组合体,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妥善解决问题的关键。景区生态保护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作执行者提供行为规范准则,通过法律的制约力量来确保保护的实施。目前,风景名胜区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建议》等。《条例》旨在妥善处理在风景区管理工作中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统筹风景区开发经营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红线控制,确权划界
对风景区位置确定界限,以立法的形式对其规划予以保护,杜绝因城市建设而造成的蚕食。为进一步推进英雄山风景区综合整治,理顺管理体制,明晰管理职责,根据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下发的《关于将济南市林场部分山林移交英雄山风景区管理处的通知》,景区启动土地证办理程序,核实周边边界,明晰土地来源及权属,使景区的保护合法化。景区组建景区移交小组,移交过程中做到交接程序合法、完善;移交过程中记录完整;林权边界、地上物等主要移交内容资产、权属要明晰;力争将移交工作做到“交的清楚、接的明白”。同时做好移交资料整理工作,移交工作存在问题梳理工作。
3.3 管理措施
3.3.1 建立和完善景区动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数据库。
组织专家学者以及教研机构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基础性科学研究与调查,制定和完善资源清单。开展持续的、长期的动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调查和监测。进行动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活动,主要研究内容为人类活动和人工设施影响与动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制定关于各类资源的专项保护规划。
3.3.2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动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解说教育活动。
在景区主游览道路两侧设置宣传栏。通过展览,解说等多种宣传手段向公众展览资源的图片,标本及实物。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认识,加强保护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并取得社会公众的支持。
3.3.3控制人为活动对各类自然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对受损害自然资源,在相关方面的指导下,采取科学措施及时修复。
加强游客管理、服务和疏导工作,清理山体私自开垦林地和乱搭乱建行为,补植修复林地。
3.3.4在改造现有人工林、苗木补植、水土保持等管理行动中,均采用本地树种,并逐步恢复成天然植被。
禁止损毁风景区内的林木植被。因景点建设或者林相抚育改造确需采伐林木的,应上报主管部门批准。
3.3.5禁止在风景区内进行捕猎野生动物、挖掘树桩根、放牧、采集药材等破坏动植物资源的行为。
禁止擅自在风景区内采集动植物标本,如确有需要须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3.3.6在景区内开展持续的、长期的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工作。
及时有效的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工作,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维护景区的景观效果。
4. 治理策略
英雄山风景区生态治理目标是严格保护风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系统,建立融审美与生态,文化与科研为一体的风景地域,完善基础设施,在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内,以适当的方式和速度,全面实施各项生态修复工作,恢复风景区的生物群落结构,完善风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使英雄山成为具有独特形象特征的市级风景名胜区。
4.1 自然因素治理修复
风景区内现状植被以侧柏纯林为主,大部分片林已经郁闭。植物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核心景区侧柏纯林群落,保证其庄严肃穆的景观效果;逐步改造二、三级保护区单一的林相结构,丰富植物景观,形成多层次的风景林群落。规划对郁闭的纯林(多为成年柏林,种植过密、影响树林生长的林地)进行适当间伐。同时在游览路和景点的建设过程中,结合游赏内容,补填色叶树、花灌木和观赏地被。以景点和园路向周围辐射穿插,根据现有植被情况进行补植,形成多层次、变化丰富的针阔混交林:
4.1.1 加强管护
明确管理主体,确定管护责任,管护任务落实到人。严禁砍柴、采石、私建房屋等破坏活动。做好防虫、防病、防火工作,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治理,保住林相不再受到破坏。
4.1.2 补植补造
保护核心景区的原柏林群落。其它区域根据景区现在保存树种类型和分布状况确定造林树种。通过补造、重造、引阔人针等措施,选用乡土彩叶树种、多花树种、常绿树种植树造林。造齐坡脚山头、林间空地。通过造林绿化,促进景区植被恢复,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生境,促进濒临退化和已经退化的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增强景区的景观观赏性。
4.1.3 抚育间伐
伐除林中死树、病树、倒伏木、被压木。整理单株树木的死枝、病枝、折断枝、修剪萌生枝条,促进主干形成。对于难以通透的密林,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使森林保持适当的透视度,一方面为林木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改善森林卫生状况,提高其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森林的美学价值。
4.1.4 保护植物群落
严格保护植物群落,加强对外来引进树种的管理,防止“生物灾害”。通过封山育林,造林绿化,促进景区植被恢复,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对于结构与稳定性较差,观赏利用价值较低的植被要积极而慎重地逐步进行改造,绝不能搞大面积采伐,以防止出现大批荒凉的采伐迹地,并导致景观的破坏和水土的流失。同时要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的生态廊道,扩大野生动物种群基因,促进种类恢复。
4.1.5 雨水调蓄利用
在景区范围内需要进行道路施工的区域以及现状裸露区域进行水土保持以及雨水收集设计,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完善景区的水土保持体系。英雄山风景区位于趵突泉和大明湖的正南侧,位于济南市海绵城市规划的大明湖兴隆片区,由马鞍山、四五六七里山共同组成,为济南市涵养补给地下水和保泉工程的重要地区。根据规划,景区将大力推进六大片区(马鞍山-四里山北坡区域、赤霞阁西入口区域、五里山西坡区域、六里山拥军路周边、七里山北片区、七里山南片区)海绵绿地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增加绿化回填、微地形处理、垒砌挡水设施、设置排水沟、渗透沟、渗透塘、蓄水池、鱼鳞坑等,着力实现山体“蓄、渗、滞、净、用、排”等功能。该工程按照75%的径流控制率计算出的全年调蓄目标为8300立方,能有效的解决山林植被生长所需水分。
4.2 人文因素修复
人文景观的主要作用在于丰富景观多样性,提升游客的文化底蕴,具有科普教育意义,同时增强景区的可赏、可驻、可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品位。
4.2.1 古代文化挖掘和保护
对各类古代文化资源进行科学鉴定与价值评估,制定和完善资源清单,建立资源信息档案库。对与景区有关的古代文化进行挖掘和保护,提升文化底蕴。
《历城县志·文苑传》中有许邦才的《九月于麟招登四里山》中有这样的诗句“山头对酌夕阳斜,下见湖城十万家。”题中的“四里山”就是现在的英雄山,由于地势所限,虽不能观日出,看云海,但能欣赏夕阳中洒满余辉的泉城美景,一样醉人心脾,极目远眺,齐烟九点、大明湖、趵突泉,解放阁等济南美景皆尽收眼底。
英雄山原名“赤霞岭”,古时因这里通植黄栌树,每到秋天绿叶变红,远远望去似红霞满山而得名,我国清代著名诗人王苹曾在这里建有别墅,名为“赤霞山庄”,这也是赤霞广场名称的由来。
4.2.2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赤霞广场主题景观是1999年8月安放在广场正中心的毛主席全身巨型雕塑,塑像高12.26米是济南目前最大的一尊毛主席塑像,赤霞广场也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缅怀悼念毛主席的重要场所。毛主席塑像和与此相邻的济南战役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浮雕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4.2.3 开发现代文化活动场所
赤霞花卉展销中心位于景区赤霞广场东北角,是集绿色植物、景石、盆景根雕、水族渔具、园林工具、春节花卉等为一体的综合花卉市场。赤霞花卉展销中心每年举办“兰花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兰友来这里展示珍稀兰花品种,以兰会友,同时宣传兰花文化,以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位于马鞍山北侧的济南市文化市场,有古玩、字画、花鸟虫鱼,琳琅满目,同时市场还是山东省内最大的图书批发集散地。每逢节假日,市场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吸引了大批的市民来游览、购物,是景区的又一大文化特色。
5、结语
城市公园景区建设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的载体,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而城市山林景区生态系统破坏也是城市景区建设中易被忽视的一环。对当前景区出现的生态系统失衡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将会给景区的资源环境和旅游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应立即开展公园景区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保护公园景区自然环境与景观,保护生态平衡,对保障景区的持续发展、满足游客新需求是很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此举对济南乃至全国其他山林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也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景区生态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目的在于建立具有人类和生态价值的新型的、持久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的合理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具合理结构、功能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的生态系统,既改善环境,扭转系统退化,提高系统整体功能,又能够使居民达到娱乐休闲养生的目的;通常保护和治理的策略有多种,在选择时决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取长补短,形成复合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庆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大自然探索, 1997,16(4):98-102.
[2] 任海等编著.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7.
[3] 祁素萍,王兆骞,陈欣.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世界林业研究, 2004, 17( 1) : 31-36.
[4] 尚珊.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研究——以延安山体公园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2009:7.
[5] 邢佑浩.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D].重庆:西南大学,2003(5):16.
[6] 徐晶.山地公园空间塑造和拓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5)1.
[7] 吴鑫.山地公园节约型水景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5):9.
[8] 宋永昌等著.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生态恢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62.
[9] 徐巧.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5):9.
[10] 赵昭昞.自然地理与生态[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院出版社,2008.
[11] 徐凤兰等.福建省经济林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2004,24(6):
340-346.
[12] 任海,彭少麟,陆宏芳.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生态学报,2004,24(8):
1756-1759.
[13] 李明辉,彭少麟,申卫军.景观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J].生态学报,2003,18:1622—1627.
[14] 赵晓英,孙成权.恢复生态学及其发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13(5):10 .
[15] 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4.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龙潭路66号(山东省果树所院内)
邮编:271000 电话:0538-8261986
邮箱:sdyyxh8@163.com 网址:http://www.ssfhs.cn/
版权所有:山东园艺学会 技术支持:诺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