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8-15 浏览人数:441
2、目标树形
目标树形因原基础树形,改造之后植株密度、株距而确定:
项目:现代农业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经费资助(MATS)。
(二)、群体目标参数
①果园整齐度:树高、冠径的变异系数<20%。
②单位面积产量变幅:(大年-小年)/(大年+小年)×100%<25%
③果实质量指标:优质果率85%以上,一级果70%以上;全红果60%以上。
④果园覆盖率:70% ~75%。
⑤树冠透光率:25%以上。
⑥行间梢头距:80-150cm。
⑦株间交接率(株距-行向冠径)/株距×100% <15%。
⑧ 亩枝量:冬剪后6~8万条(短枝型品种密植园8-10万条)。
⑨有效叶面积指数3 ~4.5 (短枝型密植园3.5 ~4.5)。
⑩产量指标:3000-4000kg/亩
(三)个体(植株)目标参数
①主干高度:80-120cm(根据树形、结构和土壤条件而定)
②主枝角度::70~85°。
③主枝层间距:80-100cm左右(纺锤形同侧上下枝垂直距离60cm左右)。
④枝类组成:长∶中∶短=1∶2∶7;长枝比率5%左右;两季枝占长枝总量的1/3左右;一类短枝占总短枝量的40%以上。
⑤长枝长度:平均30~40cm;
⑥果枝率:占总枝量的1/3-2/3。
⑦枝果比:3~4∶1。
⑧叶果比:35~40∶1。
⑨平均座果间距:20~25cm。
二、密闭园改造技术
(一)间伐:
间伐是改造苹果密植郁闭园最简单、最根本、最彻底、最有效的技术途径。间伐的作用主要是打开果园的光路和作业通道,解决果园群体郁闭的问题。如果植株密度调减不下来,在高密度果园树体上采取诸如改形、控冠、开角、拉枝等技术措施,都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间伐时,首先确定永久与临时行、株,分清主次,区别对待;要注意保持宽行,以解决光路和工作通道。根据地形、土壤和株行距的实际情况,可实施隔行间伐,也可进行隔株间伐。隔株间伐后,果树的行向发生改变,果园管理的作业方向也要相应改变。栽植密度较大的成龄密植果园,无论是乔化密植还是矮化密植,都需要通过适时合理间伐来调减果园密度(即 “计划密植”),开通果园光路和作业通道。根据树龄、株行距和果园郁闭程度,密植园间伐可以采取“一次性间伐”和“缓期间伐”两种模式。间伐宜从“大年”开始,或在花量较多、树势较稳、间伐后产量和树势波动不大的年份进行。
1、一次性间伐:树龄15年生以上盛果期果园,或高密度(如:株行距
2×3米、2.5×3.5米、2×4米、3×3米、2.5×4米、2×5米等)果园,已经发生严重密闭的果园,立即实施一次性间伐,一步到位。有些株、行距比较大或土、肥、水条件较差的密植果园,或长势比较缓和的品种,只需隔株间伐1次即可基本解决果园密闭问题。而多数郁密苹果园在隔株间伐后3~4年左右,还需要隔行间伐,将行距进一步加大,才能保证果园不会继续发生郁闭。
2、缓期间伐:树龄10-15年生初盛果期的果园,或栽植密度(株行距有
3×3米、3×5米、3×4米等)中等的果园,已经发生中、轻度郁闭的果园,可以实行缓期间伐,在2-4年内完成。间伐前先进行1~3年的准备工作;首先确定永久行(株) 和临时行(株);二是对永久行(株)进行补赏性培养,放大树冠,扩展结果体积,使其尽快发展成为主要产量载体;三是对临时行(株)实行树体控制,逐年压缩树冠体积,使其既不影响永久行(株)的树体发育和树冠扩张,还继续保持结果、有一定经济产量;4年之后,永久行(株)的树体优化和调整基本完成,树冠发育基本完善,经济产量基本取代了临时行(株)的作用,即可将临时行(株)伐除。
(二)控冠改形
树冠控制和树形改造是苹果密闭园改造技术的核心内容。控冠改形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树冠大小在一定范围之内,建立高光效树形结构,解决果园内植株个体密和树冠郁闭问题。只要树冠控制得当,树形改造优良,果园群体结构和个体结构就会得到优化,苹果密闭园改造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控冠改形的对象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那些栽植密度很大(如2~3×3~4米等)、全园群体密闭严重,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间伐(一次性间伐和缓期间伐)的果园;第二类是那些栽植密度不是很大(如4~5×5~6米),虽然群体密闭不很严重,但植株个体树冠密闭严重,通过调控树形结构、枝叶量和树冠大小也能解决密闭问题的果园。
1、改形:密闭苹果园实施间伐以后,单位面积栽植株数减少,果园群体变得稀疏,苹果植株生长空间扩大,原有的栽培树形(如小冠疏层形、细长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圆柱形等)已经不能适应在新的空间环境下生长结果的要求。因此必须在间伐(或压缩临时树)的同时,对永久植株的树形进行有效的改造和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树体的结构效能,以达到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和要求。|*
改形时目标树形的确定,要根据原有植株的基础树型和树体结构特点、间伐后的植株密度(株行距)、立地环境和土壤条件具体确定和灵活掌握,不能固定模式,也不可千篇一律和生搬硬套。
2、控冠:密闭园的实质是树冠大、枝条密,通风透光不良。控冠的作用就是对树冠的发展速度、体积大小、枝叶密度及其与周围植株之间的“边际”关系实行整体控制,限制个体植株的树冠体体积、枝叶密度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发生果园的次生郁闭现象。一般要求:①冠径小于或等于株距;②树冠高度控制在行距的2/3~3/4;③行间枝头间距100-150cm,;④株间交接率低于15%。
(三)结构调整
(1)抬干:大多数密植果园采用矮干、低冠结构,这是造成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和果园管理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提高树干,打开“底光,有利于树型优化改造,解决通透性差的问题。抬干也要循序渐进、分年逐步进行。在树体改形过程中,根据原有树形、目标树形和株行距,可以将树干抬高至80-120 cm左右。第一年先疏除离地面太近的扶养枝或朝北方向的基部主枝,随后要分年逐步实施对生、轮生主枝的压缩、改造和疏除,主干上不再保留离地面80厘米或100厘米以内的主枝。对改造为开心形的果园,主干一般逐步抬高度到100-120厘米左右。
(2)缩冠:对没有实行间伐的密闭园进行改造时,重点是通过缩枝控冠来“打开行间”,解决果园密闭问题。缩枝控冠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去长留短,去大留小,去强留弱,去直向行间的,留斜向行间的原则,逐年压缩伸向行间的主枝(或大枝、粗枝和旺枝),留下小枝、细枝和弱枝,让斜向行间的侧生分枝带头,直到使行间留有100-150cm以上的冠头间距。缩冠可在采果后或休眠期进行,也可在花前进行。
(3)开角:开角的重点是开张主枝(侧枝)的角度,作用是开张树冠、打开外围直射光路、稳定主枝生长势力、增大产量负载能力。不同树形,主枝角度开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几种主要高光效树形要求主枝开张的角度参数如下:
自由纺锤形、改良纺锤形 :90°
主干疏层形、小冠疏层形: 70°-85°
(4)疏枝:疏枝是解决果园密闭的重要途径。疏枝的对象主要有如下 类枝条:①二层主枝之间,以及层内过密、过多的主枝、侧枝,打开层间距;疏枝时宜先疏除对生的、轮生的、重叠的主枝和侧枝。②中心干上多余的扶养枝、过渡枝、老弱病残枝和萌蘖枝,疏通内堂光路,增加内膛光照,提高内膛叶片的光合效能。③树冠外围特别是主枝延长头附近的竞争枝、徒长枝和密生枝。④主、侧枝背上的直立枝、萌蘖枝、徒长枝。⑤树冠内膛的细弱枝、病残枝和无效枝。⑥树冠层间、层内的交叉重叠枝。疏枝的时期,以冬季修剪时进行为主,夏季修剪疏枝为辅,冬夏结合效果最佳。
(5)落头:改形时对树冠过高的树要适当落头(换头),以打开树冠的“天光”。落头部位的高度,多数树形一般控制在2.5~3.0米之间。落头时在落头部位选一粗度为中干的1/3~1/5、分支角度适中(45~65°)、长势中庸的骨干分枝(或上层主枝)处锯除中干换头,以骨干分枝(或上层主枝)带头。
(6)拉枝:拉枝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分支角度不开张的主枝、骨干枝,二是结果枝组,三是斜生或平生的健壮营养枝。无采用什么样的树形,侧生结果枝组都要拉成自然下垂状态;为了培养新生结果枝组,可以利用斜生或平生的健壮营养枝,将其拉成下垂状成花、结果。密闭果园都是成龄树,主枝和骨干枝比较粗大,用一般方法拉枝开角难度较大的,可在枝的背后基部位置“连三锯”,深达枝粗的1/3,锯间距大约在2-3厘米,然后下压,埋地桩用铁丝固定一年,基角应拉至80-85度,腰角、梢角须拉至90度呈水平状态。
(7)环割、环剥:对主干、主枝实施环割、环剥等人工手术,可以有效控制枝条旺长,避免树冠返旺。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龙潭路66号(山东省果树所院内)
邮编:271000 电话:0538-8261986
邮箱:sdyyxh8@163.com 网址:http://www.ssfhs.cn/
版权所有:山东园艺学会 技术支持:诺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