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8-15 浏览人数:656
董玉梅1, 王崇启1, 赵 西2, 肖守华1, 陈 伟1, 孙建磊1,焦自高1
(1.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设施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山东济南 250100;2.济南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济南 250316)
摘 要:以厚皮甜瓜品种‘M135’为接穗,‘全能铁甲’(QNTJ)为砧木,探讨插接、双断根插接、靠接和贴接4种嫁接方式对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嫁接普遍增强了植株长势,提高了产量。插接法嫁接植株667 m2产量最高(2 788.89 kg),果实成熟最早,分别比对照增产23.65%,采收期提早7 d,与靠接法和对照相比,达差异显著水平。靠接法与自根苗植株产量低、熟性晚,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6%以上)。因此,插接法适用于早熟高产栽培;双断根和贴接法植株后期长势旺,适用于多茬留瓜栽培;靠接法与自根苗适用于甜瓜早熟优质栽培。
关键词:厚皮甜瓜;嫁接方法;植株生长;果实性状
表1 各处理播种、嫁接、定植、授粉日期及成苗率
1.3 植株生长指标及果实品质测定
分别在植株伸蔓期(4月5日)、坐果期(5月2日)、始收期(5月20日)调查植株生长指标,每处理随机取18株测定相关指标。植株株高用钢卷尺(1 mm)测定;茎粗用游标卡尺(0.02 mm)测定,叶面积用硫酸纸描叶称重法。果实产量通过实测小区产量来折算667 m2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
熟性调查:全小区调查,将果皮颜色分为4个级别:0级:绿皮,生果;1级:略黄,有成熟迹象;2级:浅黄,9成熟果;3级:深黄,果实完全成熟。熟度指数计算参照以下公式:熟度指数/%=∑(各级果数×该果级值)/(调查总果数×最高级值)×100。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SPSS 13.0进行处理和生物学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式对甜瓜成苗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图1),除靠接法成苗率在65.30%外,其余各处理成苗率均在95%以上。甜瓜自根苗成苗率最高,为97.33%,但与插接、双断根、贴接成苗率差异不显著。这几种处理成苗率显著高于靠接法。
2.2 不同嫁接方式对植株长势的影响
图2 不同处理方式对植株株高(A)、茎粗(B)、最大叶面积(C)的影响
田间观察结果显示,各个时期嫁接植株长势普遍比自根苗强。调查结果显示(图2),同甜瓜自根苗相比,嫁接植株长势明显粗壮,叶面积变大,而株高除伸蔓期双断根较矮、开花授粉期靠接苗较矮外,其他各处理株高均显著高于自根苗。各嫁接植株比较,伸蔓期靠接植株长势最弱,整齐度差;双断根植株长势最矮、壮、整齐,贴接植株长势最强,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坐果后,靠接植株最矮,茎细、整齐度最差,株高与其他嫁接植株差异显著,而茎粗、叶面积各嫁接处理差异不大,双断根嫁接植株长势最强,但与贴接、插接无显著差异。果实转色期调查结果显示,仅靠接植株在株高上与切接和双断根嫁接有显著差异,贴接法嫁接植株长势最强,各嫁接植株之间在株高,最大叶面积上均无显著差异。
2.3 不同嫁接方式对甜瓜成熟度的影响
图3 不同嫁接方式对果实熟度指数的影响
根据皮色变化情况调查果实熟度指数(图3),各处理熟性由早到晚依次是插接法(64.64%)、贴接法(52.45%)、双断根嫁接(42.26%)、自根苗(29.73%)及靠接法(25.55%),最早熟熟度指数与最晚熟处理之间相差5~7 d。插接法熟性与自根苗、靠接法果实熟性差异显著,而与贴接、双断根无明显差异。田间表现,插接、双断根嫁接植株果实各重复间熟性一致,靠接法不同植株间、贴接法不同重复间熟性差异较大。
2.4 不同嫁接方式对甜瓜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图4 不同嫁接方式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由图4可见,667 m2产量中,自根苗最低,为2 255.56 kg,与插接、贴接、双断根处理差异显著;插接法最高,667 m2产量为2 788.89 kg,比自根苗增产23.65%;各嫁接处理之间比较,靠接法产量最低,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成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5.37%~16.03%之间,自根苗和靠接法含量较高,分别为16.03%和16.00%,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图5 不同嫁接方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3.讨论与结论
嫁接成活率及成苗率与砧穗组合亲和性、嫁接技术及嫁接后的管理有关。本试验采用的这几种方便易行的嫁接方法中,靠接法通常被认为嫁接效率低[9-10],对嫁接技术要求较低,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长势弱[15],但在本试验中成苗率仅为65%。可能是由于与黄瓜、西瓜相比,本试验中选用的甜瓜品种接穗苗较细,与砧木在茎粗及株高上差异较大,接合处有间隙、易松动;本试验中,为保证接穗苗龄一致,所有处理接穗同期播种,靠接法后播砧木,嫁接后单独管理,苗床较小,缓冲能力差,也影响了嫁接成活率;由于插接法效率较高,苗厂多采用插接法嫁接育苗,工人对靠接技术掌握不熟练也是靠接法成苗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实际生产中,薄皮甜瓜及苗期幼茎细弱甜瓜品种可选用贴接法或劈接法,而不宜采用靠接法嫁接,同时应根据不同品种砧木、接穗生长发育特性,科学调整播种及嫁接时间,熟练掌握嫁接技术和苗床管理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靠接法成苗率低、田间整齐度差等问题,从而较好的利用这一嫁接技术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小的优势。
各嫁接方法普遍增强了植株长势,提高了产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这与大多其他瓜类嫁接研究结果相一致[16-17]。各嫁接处理之间比较,双断根前期较矮,与根系再生延缓生长有关,后期表现较强,与再生根系活力较强有关。许传强[18]的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明显降低了网纹甜瓜果实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降低了果实中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因此,使嫁接植株果实延迟成熟,这与本课题[19]及齐红岩[20]等一些研究结果一致。而本试验中则是嫁接植株果实早熟,考虑到果实熟性与品种特性、环境条件及植株状态有关,本试验在大棚进行,定植较早,自根苗熟性较晚与根系耐寒性差、前期长势缓慢有关,而靠接法植株前期长势较弱则可能是成熟相对较晚的主要原因。双断根和贴接法的熟期略晚于插接法,可能是后期植株长势较强的结果。综合以上因素,推测在早春大棚栽培条件下,定植较早时自根苗果实熟性晚于嫁接苗,随着温度升高,自根苗与嫁接苗熟性趋于一致,到3月下旬定植时,嫁接植株由于后期活力旺盛、长势较强,果实熟性晚于自根苗2~3 d。秋季则正好相反,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春季早熟栽培宜选用插接法,而秋延迟栽培为保持后期植株状态,推迟产品上市,宜选用双断根嫁接或贴接法。另外可以通过不同嫁接方式的应用,排开同期播种产品的上市时期,方便育苗,省工省时。
参考文献
[1] 吴凤芝,安美君.西瓜枯萎病抗性及其嫁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4636-4644.
[2] 李瑶.嫁接提高甜瓜耐低温生理机制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3] 叶林,赵霞,李建设,等.不同砧木嫁接对日光温室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3(16):32-35.
[4] 肖守华,马德源,刘淑梅,等.西瓜嫁接苗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方案[J].中国蔬菜,2013(2):17-21.
[5] 曹齐卫,刘淑梅,王施慧,等.黄瓜嫁接苗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方案[J].中国蔬菜,2013(1):16-21.
[6] 李静,许彬,李虎,等.蔬菜嫁接研究及应用概况[J].云南农业,2013(5): 37-38.
[7]尚建立,王吉明,李娜,等.不同砧木与甜瓜嫁接亲和性分析[J].中国瓜菜,2016,29(12):38-40.
[8] 苏胜举,于春雷,程洪森.西瓜不同嫁接方法对比试验[J].北方果树,2005(5):17.
[9] 张娟,阿斯亚﹒阿不力米提,肖欢.不同嫁接方法对哈密瓜嫁接工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蔬菜,2015(5):5-8.
[10] 陈宗光,高会芳,相玉苗.小西瓜最佳嫁接方法筛选试验[J].中国瓜菜,2015,28(1): 36-38.
[11] 董玉梅,焦自高,王崇启,等.厚皮甜瓜冬春茬嫁接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7(2):120-121.
[12] 高丰,尹德兴,欧阳以勇.西瓜双断根嫁接育苗技术[J].长江蔬菜,2011(19):23.
[13] 吴文辉,王萍,童利华,等.瓜类作物嫁接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12(6):14-16.
[14] 黄成东,李宝深,刘全清.西瓜嫁接育苗贴接法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0(23):14.
[15] 马庆,赵瑞,陈俊琴,等.嫁接方法对黄瓜嫁接效率、秧苗质量及初期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35(6):18-22.
[16] 徐胜利,陈青云,陈小青,等.嫁接栽培伽师甜瓜抗枯萎病能力及其增产效应[J].园艺学报,2005,32(3):521-523.
[17] 张保东,江姣, 陈宗光,等.不同砧木对厚皮甜瓜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6,29(8):34-37.
[18] 许传强,齐红岩,邓传羽.嫁接对网纹甜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及CmACO1基因表达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2,48(4):364-368.
[19] 董玉梅, 焦自高,王崇启,等.鲁厚甜1号嫁接砧木筛选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3(2):25-27.
[20] 齐红岩,邱丽妍,腾录华,等.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成熟期及其相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龙潭路66号(山东省果树所院内)
邮编:271000 电话:0538-8261986
邮箱:sdyyxh8@163.com 网址:http://www.ssfhs.cn/
版权所有:山东园艺学会 技术支持:诺盾网络